AI巨头狂砸3800亿,散户却还在猜涨跌?
看着手机里刷屏的阿里云栖大会新闻,我端着咖啡的手突然抖了一下。主会场那张全景图里,LED屏幕上"碳硅共生"四个大字刺得我眼睛发疼——这不就是上周我刚割肉的半导体概念股吗?
看着手机里刷屏的阿里云栖大会新闻,我端着咖啡的手突然抖了一下。主会场那张全景图里,LED屏幕上"碳硅共生"四个大字刺得我眼睛发疼——这不就是上周我刚割肉的半导体概念股吗?
9月24日的杭州云栖大会上,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首次系统阐述了阿里通往超级人工智能(ASI)的路线图。他宣布,阿里云不再只是一家“云厂商”,而是定位为“全栈AI服务商”。
阿里云栖大会落幕,通义大模型七连更新。Qwen3-Max性能跻身全球前三,开源影响力全球领先。Qwen3-Max是目前通义千问系列模型中最大、最强的基础模型。该模型预训练数据量达36Ttokens,总参数超过万亿,编程能力和Agent工具调用能力突出。模型性能
近年来,全球AI竞争愈发激烈,而就在美国一度自信地认为自己能主导这一领域时,阿里巴巴的最新战略发布无疑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。2025年,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云栖大会上,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公开了阿里AI战略的全貌,明确宣布中国在AI领域的崛起势不可挡。
我能看这么远,阿里云能看见这么、这么、这么远的ASI。而且不仅是“看得远”,阿里云还那么“拼”。通往“超级人工智能”的路上,阿里云以令人窒息的压迫感,在“拼投入”、“拼节奏”、“拼全栈”。
在一家成了不到两年、名为“原力无限”的杭州机器人公司的展台上,吴老师先是被穿着马面裙的机器人“算了一卦”,接着他穿上“机器衣”,对着空气比划着手,只见一旁的机器人按照吴老师的手势,一点点把积木搭了起来。在宇树科技的擂台上,吴老师被里三层、外三层的观众围着,只见
作为阿里宣布“All in AI”后的首次全面成果展示,这次大会发布了300多个AI终端产品和200多个智能体,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余位嘉宾出席,展出面积达4万平方米,500余家企业带来3500款展品。
9月25日,阿里巴巴港股收盘市值定格在3.32万亿港元,较月初暴涨1万亿港元——相当于半个拼多多的市值在一个月内凭空长出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一场关于商业逻辑的彻底重构:当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抛出""超级人工智能(ASI)""的终极愿景时,资本市场突然意识到,那个靠
“今天是云栖大会的10周年,云栖大会起源于阿里云的开发者大会,是广大开发者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云计算、AI和科技行业的发展。所以,在演讲之前,我想特别向开发者们致以最高的谢意。”
9月24日,在杭州召开的云栖大会上,阿里巴巴集团CEO、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宣布阿里云重磅升级全栈AI体系,并发表主旨演讲。相比以往的技术发布会,这次演讲少了几分炫技,多了几分深思。
“去,白金汉爵酒店。”我说。“怎么又是‘白金汉爵’,今天跑了好几趟。”司机并不是因为我这是“小活”,就不耐烦。因为他接着说:“往年可不是这样。”往年可不是这样?一看这就是话里有话,二看这就是云栖大会的“老司机”,三看他严肃的样子,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“往年都去
“未来,自然语言就是AI时代的源代码,任何人用自然语言就能创造自己的Agent(智能体)。”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的这一判断,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性变革,编程将不再仅是专业工程师的专利,而成为每个人用母语即可实现的创造行为。
吴泳铭是位低调的掌门人,执掌阿里后基本没有接受过对外专访。这次在云栖大会上,他“气场全开”,用接近半个小时的演讲,高调地对外描绘了他眼中阿里的AI未来。演讲中,他还罕见地用了PPT。
在不久前的9月1日,伴随着财报发布,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大涨18.5%,收报137.1港元/股,市值突破2.6万亿港元。9月24日,云栖大会在杭州召开,当天收盘,阿里巴巴的港股股价又上涨9.16%,报收174港元/股,总市值达3.32万亿港元。
热闹的展馆中,来来往往的人群都在讨论着大模型要怎么落地,甚至有些人直接现场谈起了生意,想要在自家的产品上定制具体的大模型,甚至一周之内就要交付落地。
前一天看说预计 40 分钟就能到的路,硬生生给差评君堵了快俩小时,甚至通往停车场的最后一公里那段里,直接给我堵了快有半小时。
9月24日,花旗发布关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的研究报告,报告指出,阿里巴巴正推动AI革命由通用人工智能(AGI)向超级人工智能(ASI)转型。基于估值模型,花旗维持阿里巴巴 “买入” 评级,美股目标价187美元、港股目标价183港元。
这片中国云计算最具象征意义的土地,再一次站上了产业叙事的聚光灯中心。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抛出一个判断:“AGI只是起点,ASI才是终极目标。”
今年以来,阿里在AI层面的故事更大了。昨天,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,阿里巴巴CEO吴泳铭高调的秀了一下肌肉。
每年云栖大会,都是观察阿里 AI 实力的一个窗口,今年比往年更有阿里味。「人工智能+馆」里,没有了大模型六小虎的专属展台,「前沿应用馆」里也不再有千篇一律的人形机器人,「计算馆」里,阿里云高密度AI服务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网络架构依然是重磅「武器」。